文章详细

央行拟上线“电子信用证信息交换系统”

发布时间:2019-12-06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继票据完成线上化之后,中国拟将“信用证”这一历史悠久的贸易金融产品进行电子化。12月6日,数位银行业内人士确认,中国央行拟近期上线“电子信用证信息交换系统”,将信用证业务线上化。首期试点功能包括开证、交单及清算等基础功能。

“我们银行已经接入这个系统。”一位交易银行人士表示,电子信用证系统类似于电子票据系统,将纸票升级为电票。首批试点已有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等10家商业银行接入。估计未来会接入全部商业银行。

“类似于电票线上化。”一位大行人士表示,电子信用证信息交换系统近期上线,该行总行层面已完成系统对接。首期试点暂无上线融资功能。

此前201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上海票据交易所,具备票据报价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信息服务等功能,承担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再贴现操作等政策职能。

与票据相比,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简称L/C)是一类历史悠久的结算方式,本质是一种契约文书或付款承诺,主要用于贸易结算。央行对信用证的解释是,“银行应进口商的请求,向出口商签发承诺出口商开至该行或指定的另一家银行为付款人的汇票,只要出口商交来的汇票和单据符合该书面文件的条款,必定承兑和付款的书面文件。信用证开立后,开证行负第一性付款责任。信用证是一项独立文件,不依附于买卖合同,银行只对信用证负责,单据和汇票与信用证条件完全一致,银行就须付款。”

近两年,信用证等业务规模面临一定压力。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至三季度,包括贷记转账、直接借记、托收承付以及国内信用证结算等业务交易笔数分别为19.69 亿笔、21.02 亿笔、23.23 亿笔,分别同比下降18.54%、15.70%、7.50%;交易金额分别为676.18 万亿元、702.71 万亿元、673.22 万亿元,分别同比增减0.84%、0.45%、-0.32%。

在信用证业务线上化方面,已有一些机构尝试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据公开报道,2017年,中信银行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2018年4月,交行区块链国内信用证项目投产。2018年9月,中信、中行民生银行设计开发的的福费廷区块链云服务平台上线。2018年5月,汇丰宣布完成全球首笔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信用证交易,今年4月,汇丰宣布完成中国内地首笔区块链跨境信用证交易。

不过,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据其所指,央行电子信用证信息交换系统“没有用区块链技术”。今年8月,一家华南系统开发商发布消息称,央行搭建电子信用证信息交换平台,能够有效降低信用证业务风险和业务门槛;同时具备国内信用证业务的登记和托管功能,为央行统一监管业务,实现业务的全流程监督和风险防控奠定基础。

传统贸易金融领域包括商业信用证、保函、备用信用证、托收等业务。《国际商会2018年全球贸易金融调查报告》显示,在传统贸易金融业务中,商业信用证占比几乎一半,达到49%,托收占比24%,保函占比16%,备用证占比11%。全球2017年大约处理了传统贸易金融业务金额4.6万亿美元,供应链金融8130亿美元。根据对中国的62家银行的一个调查显示,58家银行的贸易金融部门管理国际汇款业务及诸如信用证、托收、保函及备用信用证等传统产品。广义来说,贸易融资产品包括贸易结算及贸易相关的融资产品。

其认为,长期来看,数字化可改变贸易金融的操作方式。一个可能的运用是分布式账本技术或区块链技术,用以取代大量的纸质单据,以及对交易的手工调节、跟踪和核实。这个改变将提高贸易透明度,避免重复和多余的单据处理,并促进合规。